DK为你解答博物馆知识大百科
2024/10/6 来源:不详我到现在还记得“侣行”节目里巴米扬大佛被光影重现时,底下围成一圈的阿富汗人民欢欣鼓舞的场景。
那时我就在想:对历史留下来的东西进行保护与展览,一定有着比这件东西本身更大的意义。
看完《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我想我找到了那个很重要的答案!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是英国DK公司(DorlingKindersley)为儿童编著的一本专门讲述博物馆知识的“百科全书”。
书的封面,标题下方,15个字概括了书本将为小读者们提供的“服务”——令人惊叹的博物馆无障碍漫游指南。
换句话说,这本“百科全书”将为小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博物馆导游服务。选择了这本书,就选择了一款高端的导游解说。
另外,精装大开本的设计、浮雕式的封面设计以及内页里色彩鲜艳、纤毫毕现的插图,都让这本书更贴近儿童的阅读偏好。
书本的制作工艺不必多夸,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三个问题去看看,内容上究竟有什么值得小读者们挖掘的。
一、为什么要逛博物馆?
我们首先得知道博物馆里有什么?
在我们的认知中,博物馆都是像故宫博物院那样,存放着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古文物。这个认知其实不够完整。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博物馆的类型就跟它名字里的“博”字一样,特点就是多!
我所在的城市有专门展出原始时代甚至是史前时代化石的博物馆,有网罗了飞机大炮及坦克等军事装备的军事博物馆。
除此以外,以工业发家致富的这座城自然要把它的工业历史收藏到城市记忆中,因此,它还有一个占地非常大、陈列了许多机械模型的工业博物园。
事实上,越是人口密集、地域辽阔的城市,越容易建起各种名堂的博物馆,像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海事博物馆、设计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科学技术博物馆......
也因此,博物馆里的物品种类就和博物馆的类型一样广博。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些“过时”的东西收藏起来?
书本78页提到一个“垃圾博物馆”。馆如其名,馆藏品全是从居民垃圾堆里“抢救”出来的物品。
这些物品经过专业人员处理后,以一种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模样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曾经的“弃儿”包括各式各样的老式打印机、图案样式与色彩都显陈旧的壁画以及造型、工艺各不相同的杯子......
书里介绍,收藏是为了记录城市的变化。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是这些东西标榜了时代的潮流、彰显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它们甚至在无意识中成为拉动时代巨轮向前航行的铁索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为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也因为这些藏品背后的历史,博物馆成了一个和哲学关系紧密的地方。
人生哲学三大问中,其中一问就是“我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一个个博物馆之中。
二、怎么逛博物馆?
我逛过的最大的博物馆就是故宫博物院。没错!就是那个光房子就有.5间的超大型博物馆。
当时主要是到北京参加比赛,赛后离归程还有点时间,我就直接坐地铁去了故宫。
没有计划,没有经验,结果就是,在烈日炎炎的八月里,肩擦肩地排完队进院,人挤人地瞄一眼各个开放区里的藏品,走马观花地逛完了半个故宫。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下午,再怎么走马观花也只看了半个故宫景色。但这半个故宫给我的印象已是十足惊艳。可想而知,若是能闲庭信步式地去观赏那些藏品的话,回忆该是多么丰富。
言归正传,逛博物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要不像一些收取门票的博物馆,很可能你钱花了,馆也逛了,却还是看了个寂寞。
为了不让你的时间、精力、金钱同时打水漂,这几点请在动身前就做好:
1.决定你要逛的博物馆类型
2.提前备好功课(不论是为自己还是小孩,都会有很大帮助)
3.准备一个小笔记本/手机备忘录
4.罗列几个你好奇的问题
其实,在看完书之后,你已经能很快定位自己要参观的博物馆类型。书里介绍的博物馆百科也能替你积累不少背景知识。
就比如说你有朝一日去到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参观,并幸运地看到居里夫人留下的手稿时,你绝不会天真地把它当成一本普通笔记本,伸出手想要去触碰它。
通过书本的介绍,你知道了:这本曾暴露在高剂量辐射下的笔记本,至今仍存在放射性元素镭-。即使是工作人员去触碰,也要提前穿戴好手套和防护服。
同样的,当你遇到一件用有毒化学物质染制的衣服时,就要像在野外看到颜色鲜艳的小动物一样,不要轻易去触碰。
至于准备笔记本这个,是本人故宫之旅的经验之谈。
大多数的博物馆所收藏的物品都是时间久远的古物,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脆弱易损。因此,在一些博物馆中,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不允许参观者随意用手机、尤其是带闪光功能的相机拍照的。
因此,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可以为你解决不能拍照的问题。而且,不会引起发散性联想的文字有时比图片更能反映观察对象的特点。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与博物馆的缘分只有一面之交,但从踏入它的领地开始,我们也成为了像文物保护工作者那样的人。
书中提到了多个为博物馆工作的角色:考古学家、登记员、化石研究人员、保管员、策展人、保安......他们无一例外都承担着一部分保护文物的责任。而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才有了我们看得见的、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的一切藏品。
所以,出发前多看看这些百科全书,上网搜寻一下攻略,仔细阅读、聆听博物馆里的参观须知,既能为我们规划出一次美好的博物馆之旅,也为馆藏品的保护贡献出一份来自普通人却不普通的力量。
最后一个准备工作比前面几项都要轻松许多,但意义也更为重要。它决定了你的这趟博物馆之旅是不是有收获。
如果说你平时就是个把博物馆当景点的人,而现在刚好想要改变,却苦于不会提问,那么,翻开这本书读一读,很多问题便会反向流入你的大脑中。
比如在看到“巨型‘肥球’”这一章节标题时,我第一时间就被“肥球”吸引,心里面就涌出了好几个问题:“肥球”是什么?它在哪个博物馆里?为什么要收藏“肥球”?
再比如看到“原来的颜色”这一章时,我又会想:欧洲的文物修复专家是这样复原文物颜色的,那我们国家的彩绘壁画、彩陶等文物是不是也这样修复呢?
多在看书的过程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当你真的要去博物馆参观时,才能不虚此行。
三、逛完博物馆就算结束么?
很多小朋友外出参观总是抱着一种图新鲜的想法,当参观结束,爸爸妈妈想要听一听他们的分享时,总是哑口无言。因为他们实在是记不住那些多如繁星的馆藏品和解说词。
长此以往,很多人生经历就白白浪费掉啦!
想一想这本书的创作。一本书里就涵盖了世上那么多博物馆的信息,还有那么多隐藏在博物馆背后的我们未知的努力。
这些内容,没有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怎么可能以如此“压缩饼干”式的样子出现?而收集和整理了这些内容的人,正是一群热爱着博物馆文化的人。
这群人以热爱为动力,以耐心为前提,从万千信息中抽丝剥茧,这才制作出了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一次逛博物馆的经历就好比一次信息的收集。那些你记录下来的发现、思考都将为你的人生服务。
有的正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让你明白了过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用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
有的是对你未来人生的启迪:我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我要用今天的积累为明天的冲刺做些什么?
总之,一次有意义的博物馆之旅是不会以“我忘了有什么”作为句点的。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让博物馆之行为自己留下什么,还是那句:翻开书本看一看,在文字与图片的浏览中找到你内心的问题。
写在最后
现如今,一些特殊情况让我们无法前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
不过,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学习、放弃积累的借口。
现实中的遗憾,可以用阅读去弥补。
如果你对博物馆知识非常感兴趣,如果你想突破脚步丈量即眼界,那么,我建议你打开这本书看一看。
这里有丰富的文字介绍,更有精美的配图。
你会在一场视觉盛宴中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更能在博物空间里找到人生的轨迹。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