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月下独酌,全诗70个字,别
2024/8/30 来源:不详白癜风诊疗学术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327542.html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给了世人太多的感动、豪迈、狂放。一提到李白,就会让我们想到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这首《月下独酌》,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接近李白,别有一番风味。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的诗词大意
在花丛间摆一壶酒,自斟自饮无友无亲。举杯仰头邀明月,加上自己的身影一共三人。明月无情自然不会饮酒,影子也只是伴随着我的身躯。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自吟歌月自徘徊,我自起舞影自零乱。清醒时能起欢乐,酒醉后便当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无情的交游,相约在缥缈的银河之间。
开篇勾勒出一幅自斟自酌的孤独画面
开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勾勒出一幅自斟自酌的孤独画面。这世上仿佛就只剩下李白他一个人了,他独自坐在花园中,映着夜月的光辉,自斟自饮,最终陷入混沌迷醉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用他天才般的想象力,将自己独行独坐的画面变为了与月亮和身影三个人的狂欢,这样的一幅画面,带着一种极强的宇宙感,像在暗示一个开始,又像是末日来临。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除了他以外,天地间再没有一个活物。除了月亮,但月亮是不会说话的,也不会发出声响,更不会打搅他饮酒。甚至在李白的一片醉眼迷蒙间,月亮还是唯一能陪着他的事物。又或者不是唯一的,能陪着他的还有月光穿过他的身躯时落下的影子。这是一种永恒的寂静和独立。
头顶的月光,不远处的花圃,桌案上的美酒,桌旁有些落寞地独坐饮酒的人。这个场景中的一切,仿佛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了,其实就是到千年后的如今也还是这样,现在的生活中人们也时常能从自己或者身边人那里看到类似的场景。可是月亮终究是不会说话的,更不要说“解饮”了。寂静的四周,仿佛只有影子在安静地陪伴着他。但李白也浑似不在意似的。
即使寂寞,也不将寂寞作为自己的选择,选择及时行乐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他选择及时行乐,虽然实际上他真的很寂寞,却并不将寂寞作为他的选择,他依然潇洒地歌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在这里把自然中被动的事物都变作他个人主动的背景,随他歌,陪他舞。于是,这场他个人的狂欢便收到了回应。所以说来倒去,他只有自己一个人,周遭的一切对他而言依然是无情的,所以他继续唱道:“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就无情吧,李白其人,连九五之尊都不放在眼里的,他才不会管外界对他有情无情,对他的评价是好是坏。
这首诗其实就是李白一个人的狂欢,这场狂欢不依附任何人,李白从来都是独立的,他和很多人交好,但他与其他人永远泾渭分明。李白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这种永恒的独立。有人说“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是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豪迈是李白。这些当然都是,但是,这首《月下独酌》中描绘的这个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李白,他虽然在诗中是一个孤单落寞的形象,但却是与我们的内心靠得更近的李白。
每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感应到一种莫名的感动扑面而来,这一刻胸腔里甚至连心跳都感应不到了,只余下一片不知道还有没有空气的世界。读此诗还有一种感觉是李白的想象力,即使自己寂寞,也不会将寂寞作为唯一的选择。他选择与明月对饮,与影子共舞。我们在寂寞时,可能只会叹息,苦苦的尝着寂寞的味道。而李白却能在寂寞中尝到快乐,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要学李白即使一个人也要狂欢,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