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丨何家营滚灯,一路从北宋滚到了现在

2022/11/5 来源:不详

何家营,因西夏曾在此设营而得名,它位于永登县城西约五公里的庄浪河西岸,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处军队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与军旅有关的民间艺术形式。

滚灯表演是北宋年间从陕西传入,一直在何家营等地流传,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据《永登社火》一书记载,滚灯,最初可能是行军中的指路灯,后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不断加工改造,形成了今日既防风又美观的表演灯具,其表演形式也参照了古代行军打仗、操练布阵的样式。何家营滚灯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它以其典型的传统性、历史的悠久性、剧目的丰富性和表演的灵活性,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滚灯就是滚动的灯,这种灯由灯笼和灯柄组成。灯笼分里外两层,为圆形,外层转动,内层固定;灯笼由柄端连接,灯笼外层用白纸或薄纱裱糊,贴上剪纸及其他图案。表演者执柄举灯,轻轻一碰地面,灯笼便转动起来。夜幕下,点燃后的滚灯如流萤般舞动,乡村小道,庭院麦场,一时间,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美妙无穷。

社火中的滚灯数量不等,旧时有三十六盏,寓意三十六天罡;七十二盏寓意七十二地煞,具体数量根据表演剧目而定。据何家营当地老人介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红火时滚灯数量达到了一百零八盏,寓意《水浒》里的一百零八将。何家营滚灯表演者身着古代武士服装,扮成剧中历史人物,按照一定的阵图分摆阵、巡阵、撤阵三个阶段进行表演,动作以走、跳、举、滚为主,布局严密、节奏快变化多,场面十分壮观。表演的剧目有《八卦阵》《龙门阵》《八门金锁阵》《一字长蛇阵》《黄河阵》以及《封神演义》等,剧中人物从元帅至将校、兵卒,角色扮相齐全。

何家营滚灯最宜在夜社火中表演,表演的第一天为预演,“滚灯队”随社火队从本村财神庙出发,然后降香,有《法门寺降香》、《五台山降香》。第二天为正日,主要为摆阵表演,在本村及附近村社表演,向北摆《罗通扫北》,向东则《薛仁贵征东》,向西则《杨满堂征西》等,多为战争内容,阵法多与《封神》、东周列国及隋唐、宋夏历史故事有关,尤其喜欢反映与西部地区有关的杨家将、薛仁贵等人物的历史题材。

何家营滚灯表演时,展示出中国古代的一些兵法和阵法,就是古代兵法的直观再现,表演形式与西部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很多剧目都反映着永登及西部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演过程是按一定的阵图分摆阵、巡阵、撤阵三个阶段,布局严密、节奏紧凑。动作有走、跳、举、跑、滚等,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演绎着古代兵法的博大与深奥。

“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讲述的就是滚灯的表演形式。当彩灯高举时,灯在架上旋转,灯光闪烁,好似繁星点点。滚灯随社火队的鼓点,慢步走动时,灯上各具千秋、简洁的剪纸图案清晰可见,足以体现制灯艺人的心灵巧手。当舞灯人跑动时,滚灯队伍宛如一条灯光闪烁、奔腾欢跃的火龙,疾速向前。当舞灯人做滚灯动作时,彩灯似火球、如流星,来往穿梭,使人眼花缭乱。别开生面的何家营滚灯,滚出浓浓的年气,滚出期盼里的吉兆,那种肆意流淌的热烈氛围,无不彰显着黄河之滨西北特色的艺术魄力!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