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蚁鼻钱,个头小价值低,却是春秋
2023/6/16 来源:不详朋友,文史是一幅画,文化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园,历史是繁星。历史是漫长的,世界是广大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漫长,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真伪难辨,本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一枚“蚁鼻钱”,个头小、价值低,却是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本文共计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关于蚁鼻钱上的神秘符文,学界有多种猜测,主流确认是文字无疑。最多的“咒”形文,根据国家博物馆考证其应为“巽”(xùn)字的楚国变体。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它近似“贝”在金文中的写法,因此可能是楚国的“贝”字。目前已发现的还有十几种不同钱文,形似“全”“君”“行”“素”“忻”“朱”等字体,但其含义至今还没有定论。
“蚁鼻钱”可不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自己说的,据史料典籍记载,这个称呼最早见于南宋时期的文献,其实此类钱币宋代以前就有出土,有人猜测它们可能用于墓葬中镇蚁,也有说是镇鬼怪的,还有学者认为其铭文像蚂蚁歇于鼻尖。但关于蚁鼻此名的来源,目前学界公认的说法是——“蚁鼻”是形容此钱面值小。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中有典故:“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淳钧”是价值连城的宝剑,“蚁鼻”用以形容微末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因轻微的缺陷而舍弃了无价之宝。故此蚁鼻钱之称,旨在描述蚁鼻钱是“小钱”。
相比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货币,蚁鼻钱不但个头小,面值也非常小。蚁鼻钱的购买力到底如何,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根据《史记·循吏列传》曾讲了个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年的一天,楚庄王觉得在楚国流通的钱币“蚁鼻钱”太小、太轻,便下令废除,换成面额更大、重量更重的铜币。结果市场大乱,百姓怨声载道,无人安心买卖。3个月后恢复原有币制,市场上3天就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和生机;真可谓是“一枚蚁鼻钱,个头小、价值低,却是春秋时期楚国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朋友们,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历史的小科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大头兵。(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