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静庐的鸟浙江日报
2023/6/16 来源:不详老虎雄踞山头,白鹤伫立滩头,人生一辈子谁也不喜欢居无定所,都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也不例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办了东阳市第一家私营企业,用淘得的第一桶金在南山脚下卢宅盖起了一幢私人别墅,取名“静庐”。
静庐,顾名思义是宅院宁静宜居的意思。无巧不成书,几年后,儿媳卢静宜入室,顺理成章诠释了卢宅静庐宜居的神奇含义。
静庐庭院里栽种了一些植物。“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梧桐树是绝不能少的。“宁可食无味,不可居无竹”,竹子也是上佳种植对象。遵从朋友“古树成精,多了扰乱宁静”的见地,按照立体的园林风格,错落有致地种植了树林、灌木、草坪景观。几年功夫,静庐草坪绿茵,灌木成形,树木逐渐生长,引得各种鸟类纷至沓来:长脚白鹭荡着秋千引颈高歌;喜鹊扑扇着翅膀,跳跃着舞蹈;斑鸠兴奋地四处纷飞。偶尔有成双结对的画眉、八哥、杜鹃依偎在灌木丛中互相梳理着羽毛,卿卿我我的亲密举止实在令人不忍扰动。草坪是麻雀、斑鸠、白头翁游玩觅食的天地,有人走过,它们毫不惊慌,逍遥自在。中午时分,天气炎热,鸟们躲入树林的阴凉处,此起彼伏的蝉鸣成了它们催眠的歌谣。到了傍晚夜幕降临,静庐的树林只留下斑鸠、白头翁等少数在此栖身的鸟类。
这天晚上,明月清风,繁星点点,静庐的园林超乎寻常的嘈杂热闹,以往在余晖中纷纷离去的许多鸟儿滞留庭院,雌鸟对歌雄鸟合鸣。今天是儿媳分娩的日子,百鸟朝凤难道是个孙女?晚上十点,静庐的庭院突然宁静下来,手机铃声响起,妻子欣喜若狂地报喜“你当爷爷了”。
古人爱屋及乌,我爱孙及鸟,就喜欢抱着孙子到院里看鸟,希望鸟的千姿百态活泼可爱能融入孙子的童稚。渐渐地,随着鸟的飞翔,孙子的目光开始趋向远方。
孙子三岁时就随父母到杭州上幼儿园,但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回到静庐,他都会陪着我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看鸟,当我介绍各种鸟的时候,他的眼神就会充满温情。静庐东南角是一个循环水池,风起云涌的日子,眼看一场大雨将至,一条锦鲤浮上水面,一只灰鹭从亭后窜出箭一般射入水中。我拿起石块准备冲上前去,孙子一把拉住我:“爷爷别打鸟。”院子西边开辟了一块菜地,每次菜籽发芽,斑鸠、麻雀、白头翁等就一哄而上,一眨眼功夫就把嫩菜芽叼个精光。种菜的朱师傅买了捕鸟的丝网铺在上方,网住了一只偷食的麻雀。刚好孙子进门看见,焦急地拉着我把拼命挣扎的鸟放飞。从这一天起,这块菜地就再也没有鸟去糟蹋了。
每当月明星稀有了空闲,我和孙子就会拿着手电筒到树下去照鸟,鸟肚底下灰白色的羽毛在灯光下分外清晰。成双成对的斑鸠最喜欢住在冬青树、桂花树的枝条上,而且一年四季位置基本不变。有一天,孙子发现冬青树枝上的一对斑鸠只剩下了一只,“爷爷,另外一只呢?”联想到这只斑鸠可能成为偷猎者的盘中餐,我鼻子酸酸地告诉他:“小辙,可能去旅游了。”小巧玲珑的白头翁一般都是形单影只地散居,竹林是它们最喜爱的过夜地方。孙子在樱桃树上发现了一只异常漂亮的小鸟,翅膀粉红,脖子上绿茵茵的羽毛像一条围巾。他兴奋地手舞足蹈,吓得那鸟儿“扑哧哧”飞去。从此以后,再去看鸟,孙子都会说:“嘘,爷爷,我们轻点轻点!”
与鸟相伴,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也有一些大惑不解。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树木,奇怪的是其繁茂的树枝上不管白天晚上都不见鸟儿的影子。静庐里的果树成熟时,果实的香甜吸引着鸟儿蜂拥而来。最可恨的是小鸟白头翁,吃饱喝足之后,还要把树上剩下的红果子啄个洞。这一招也实在奇怪,其他鸟儿见状就绝对不吃了,只能留待白头翁独享。圣诞树是静庐一道美丽的风景,硕大的树冠结满了果实,深秋的时候圣诞果由青转红,鲜艳欲滴。漫长的冬季,无数鸟儿经过熟视无睹,忽然一夜皑皑白雪覆盖大地,无数乌鸦铺天盖地呼啸而来,趁着雪光夜色,眨眼功夫就把果子劫掠而尽,只留下满地乌黑粪臭。如此反复,数年之后我才有所感悟:乌鸦是罕见聪明的鸟类,它们族群活动,具有合理利用食物的能力,只有在恶劣环境下,才会启用圣诞果之类的储存食物。
静庐的鸟种类不多,但极具灵性,它们是大自然对我的丰厚馈赠。在与鸟日日夜夜相伴的日子里,我认识了生活的真谛——与鸟和谐相处,是人类平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