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把驻村当修行丨茅台镇云柳
2023/5/25 来源:不详扶贫政策仿佛一场春雨,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田,让贫困户享受到滋润与甘甜。忆起小康驻村扶贫工作,从年5月开始,多个日夜中的点点滴滴便如苍穹下的繁星,闪烁夺目。种种经历,所见所闻,给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回忆过往,我能看到的不仅是贫困户辛劳的背影,感激的泪光,颤抖的双手……也有我的感动、佩服和敬仰。
还记得六月,炙热的阳光洒在地面,树木的阴影斑驳,知了在繁密的树叶间低声鸣唱。一丝风也没有,整个云柳村仿佛陷入了宁静的午睡。每次在帮扶的路上时,我们心中有忐忑、有不安,仿佛压着千斤重担。并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我们忧虑的是能否真正了解我们需要帮助的贫困户罗永会,能否真正的帮扶她。 在此之前连续三次到罗永会家里,都没有见到她的身影,今天又是我第四次来到罗永会家。到时已是下午七点多钟,仍然不见她的踪影。我和往常一样,在她家周围转一圈,看看帮扶牌,心中不有心生疑惑,一个78岁的老人,腿脚又不方别,能到哪里去呢?于是我移动脚步,往旁边的李佰才农户走去,询问起罗永会的情况来。 李佰才告诉我,罗永会是自己伯母,今年78岁,腿脚不方便、长期慢性病;无论每天天气是刮风、下雨,她总是早上吃过早饭,准到地理劳动,直到天黑才回家。今天是她到一里路之外的高粱地里为高粱除草。于是我和李佰财边聊边等罗永会的回来,半过多小时过去了,天已经黑,朦胧的夜光下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人影。突然听到李佰财一声叫到:“伯母,严书记在在这里等你好久了。”我顺着李佰财目光投向的方向,我乘着朦胧的月光,看到一个身高1米5左右、身体自然弯曲、背微微后突、背着一个破旧的背篓、披着全部花白的头发、右手柱着一把锄头、左手柱着一根1米左右的木棍、低着头、一瘸一拐的老年人走过来。
她听到李佰财说话,停下脚步,慢慢地朝我看过来。我紧跟她蹒跚的步伐,来到她的家中。待她放下背篓,休息停当,我与她交谈起来,了解她的生活、种植、收入。谈话间,她说:“现在大多数时间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一个40多岁未结婚的孩子长期居住在中枢,又不听话,我一天自己煮自己吃、地里活全是一个人劳动,身体又不好、长期服药……”我突然很伤感,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为了我读书付出的心血,心里不由泛起阵阵涟漪、眼泪涌上眼帘。我害怕老人看见,便起身离开。启程时、她双手扶着墙壁、托起沉重而疲惫的身体送我,我连忙让她坐下,离开了我这一天的走访。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一直在脑海里勾勒她辛苦的生活状况,罗永会不仅身体不好,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的压力一直让这位老人笼罩在愁云的阴影里,让她绝望而无助。 她住在破旧的瓦房里,家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与旁边两间未装修的平房相依而伴,破败而小小的院子,显得有些杂乱无章。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还有长期哮喘、肢体三级残疾,疼痛时就吃点止疼的药,有时实在没钱,就忍着。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同情、忧虑、敬佩。
我试着了解她最需要什么。我思考着种种能够帮助她的方法,我向她讲解了医疗补贴政策、低保政策、特殊病证的办理条件和流程、独生子女奖励、种养殖综合直补、种植养殖技术上的培训以及农业上的各种补助也全部告知她……对于能够享受到的扶贫政策,她特别感恩,嘴里不停说着感谢。她微笑的脸庞上,眼神真挚而又清澈。 之后的一次次下村走访,每当经过罗永会附近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的绕道她家中看她。经过这次身心受到触动的走访,和村民有了更多的交流,她总是在夸赞现在的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称赞共产党千般万般的好。她的生活质量也与日递增,充满希望,因为政策也越来越好。 在扶贫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到劳动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以至于在我的人生中,树立起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在她身上,我学会了不屈不饶、坚韧不拔,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何其之多,只要携带一颗坚持不懈的心,荆棘遍布,也阻挡不了我扶贫前行的脚步。 口述严伍奎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春燕
编辑孟锦群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