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教师笔记解读了解诗

2023/11/12 来源:不详

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这次是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本文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先着眼单元导读,明确主题: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根据单元导读目标,设计如下教学流程:一、走近诗人,了解作品。1.指明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作者的信息,教师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2.了解作品。(1)《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一共收录了首小诗,所以每一首诗的题目后面都跟着数字,表示序号。(2)品味诗题“繁星”。①指导写“繁”,注意“繁”字第四笔是“横折”。②读了诗题,你联想到什么?小结:“零碎的思想”是诗海中的一朵朵微小的浪花,然而也是光明闪烁的,如同点点星光镶嵌在心灵的夜空中。三、初读诗歌,体会主题1.自读诗歌,借助拼音,把诗歌读通顺。2.识记生字词。(1)换偏旁识记“漫”:慢——漫,组词:漫灭,随文理解意思。“涛”扩词识记:波涛、涛声、浪涛。(2)出示图片理解“藤萝”,查字典理解“清响”——清脆洪亮的响声。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小结:繁星(七一)(一五九)表达诗人对母爱的赞颂;繁星(一三一)表达了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四、发现特点,读出韵味1.朗读诗歌《繁星(一三一)》,发现诗“韵”。(1)感知“光”“香”“响”的韵脚,体会反问句的语气,读出节奏。(2)情境朗读,师生合作读,感受相同句式“哪一……”的韵律。小结:我们找出了诗歌的韵脚,发现了相同的句式,这就是诗歌朗朗上口的秘密。2.自由读诗歌《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发现诗歌特点。师生交流,明确特点:(1)《繁星(七一)》:句式相同,节奏相仿。指导朗读:读到“事”“中、下、上”等字时音拉长,稍作停顿。(2)《繁星(一五九)》:押“了”“里”同字韵,两个分句句式相同。(3)展示读,相机点评。五、感受母爱,了解诗歌的意象1.展开想象,丰富感受。(1)创设情境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你能想象一下母亲与小冰心会做些什么吗?带着这些想象的画面,再读。(2)此时,你感受到什么呢?难怪作者说这些回忆是——(永不漫灭的)。“漫灭”是磨灭,模糊不清的意思,那永不漫灭呢?(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有哪些回忆是永不漫灭的?照样子写一写。小结:母亲的爱,在冰心的诗里化做了三个温馨而又清新的画面——“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就是诗歌的妙处,只需要简练的语言勾勒画面,便能引起丰富的想象,传达最深沉的情感,这些画面就是现代诗的意象。六、品读母爱,感受修辞的妙用1.轻声诵读《繁星(一五九)》,想一想,诗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2.思考: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小结:第一个“风雨”是指大自然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烦恼。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当你遇到困难、烦恼时母亲是怎样安慰你的?带着感受再读诗。3.讨论:同样是赞美母爱,《繁星(一五九)》与《繁星(七一)》在内容、修辞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小结:《繁星(七一)》侧重赞美母爱的温馨,《繁星(一五九)》侧重赞美母亲为子女挡风遮雨的无私;《繁星(七一)》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繁星(一五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等等。七、拓展阅读,体会对海的深情对自然,对大海的歌颂是《繁星》中的另一个主题。我们一起来诵读《繁星(一三一)》。1.交流:从诗歌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2.补充资料,理解深层意蕴。(1)出示冰心描写海的片段。(2)思考,交流:从这些资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冰心会这样爱海呢?结合资料,交流:冰心自小生活在海边,对海非常熟悉,她将宽广博爱的海作为精神的寄托。所以海在冰心的笔下是有生命的,是冰心的朋友。带着作者对海的深情,再次朗读。八、书写指导“漫”和“涛”要注意撇画和三点水的关系,“藤”和“膝”笔画数较多,要重点指导写正确,注意“氺”部分。课后第一题要求背诵课文,我们可以找到适宜的方法。如第一首短诗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第二首短诗可以借助列举的事物来背诵;第三首短诗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九、课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一些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