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徽州元宵节夜夜鱼龙舞,万户千
2023/4/27 来源:不详大皖新闻讯2月5日晚,兔年元宵节,在千年古村黟县西递,举办了元宵喜乐会,分别为“五星送福”、“近景戏曲”、“河灯祈福”、“放烟花”,活动众多、精彩纷呈,很多游客与市民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徽州千年古村浓烈喜庆的节日气氛。
2月4日晚,元宵节前夜,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三江口区域的屯溪老街、河街、黎阳街以及滨江西路等地,锣鼓喧天,彩灯舞动,板凳龙等屯溪区以及其他区县的精彩民俗轮番上演,让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
“好看,太好看了,我以前都没看过”,在屯溪镇海桥上,一位男孩一边问记者各种民俗的名称,一边叫好。当晚,大皖新闻记者全程追随民俗表演队伍,走河街,穿老街,过镇海桥,到黎阳文旅街,一路上,围观市民和游客人山人海,万人鼎沸。现场的欢乐气氛激情释放,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屯溪河街和黎阳街,很多孩子拿着各种漂亮、古朴而又时尚的花灯,灯光闪烁,孩子们蹦蹦跳跳。年轻男女穿着汉服,提着花灯,一路跟着长龙跑,一些中年人,或把孩子扛在肩头,或牵着爱人的手,另一只手往往还会拿着花灯。当记者要对一个拿鱼灯的女孩拍照时,她把彩色的鱼灯举得高高,歪着头,开心地笑着,鱼灯在她的上空一闪一闪。市民游客的一张张笑颜,现场如雷的呐喊与助威声,在告诉我们,通过精彩的民俗展演,徽州传统文化正在播进市民和游客的心里。
屯溪新江板凳龙是近年恢复的传统民俗,是屯溪元宵节灯会中最抢眼最被点赞的巨龙,全长米,用七八十条板凳与灯笼组合而成。一条板凳几十斤重,全程走下来,扛着板凳的村民很累。但是,当记者问起时,每个参与表演的村民都说不累不累,说大家开心我们也开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村里节目被万人追捧的自豪。
当晚,在歙县千年古村落汪满田,传承数百年的鱼灯会也在精彩上演,2月3日到6日要连演4天,春节的快乐延续到元宵节次日。现场观者如云,很多人是从其他区县甚至黄山市以外开着车赶去的,携家带口,大人孩子,都拿着各种造型的鱼灯,大家燃放着烟花爆竹,鱼灯在夜色里闪烁,笑脸在节日中绽放。
这样的场景,春节以来,在歙县三阳镇中和古村、瞻淇古村,在休宁县流口古村,处处上演,每一处都热闹精彩。叠罗汉、打秋千、轩辕车会、麒麟舞、蚌壳舞、傩舞,每一个节目,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传承历史,各有异彩,每个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人,都开心快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多年前,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下的这首词传颂至今,它描绘了当时的元宵节盛景。这样的盛景,上千年来不断延续。元宵节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前后,点鞭炮,放烟花,挂灯笼,猜灯谜,男女老少上街头,走深巷,游村落,城乡舞龙舞狮,闹市看景看人看热闹,释放了积蓄一年的快乐,奔赴新的更好前程。
作为徽州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和发源地,黄山市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种类数不胜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提升,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各地为了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很多民俗逐渐恢复,如歙县的大学生和“村官”以及村民恢复传承了鱼灯、麒麟舞,屯溪新江的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恢复了有几百年历史的板凳龙。黟县宏村有一帮人坚持不懈,从无到有,传承花灯民俗并做成了品牌,现在,年轻人们坚持演出,深受游客喜爱。
作为徽州千年府城所在地,歙县近年来把徽州民俗非遗影响力不断做大,在徽州古城创新形成了非遗街市,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四里八乡的民俗进城,许村大刀灯、三阳叠罗汉、传统徽剧,把古城旅游人气不断“加温”,今年春节期间,徽州古城游客如云,民宿入住率很高。
不过,记者发现,今年春节期间,黄山市民俗演出的形式与往年还有不同,除了村落演,几乎所有区县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俗文化演出,且是官方主导与支持。今年春节特别是元宵节,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