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拳种太极梅花螳螂拳
2022/12/23 来源:不详中国,一个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的国家。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其中,“武术”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位,它的流传、组成,犹如满天繁星,繁杂中充满有序,瑰丽中充满简单至美。
武术拳种繁多,但哪一门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都离不开“手、眼、身、法、步”,锻炼都离不开“胯、肩、肘、肋、脊柱”。
只不过各门各派擅长的风格不一样,就像老虎、狮子,都是猫科大型动物。老虎擅长一击必杀,技巧速战速决!狮子擅长群体伏击,技巧正面对垒。
正如孙禄堂先生所说:“拳拳相通。”
本平台致力于发扬普及传统文化,若对您有帮助,请记得分享给您的朋友哦~谢谢!
今天介绍的优秀拳种为螳螂拳,螳螂拳门派众多,今天摘自一好文。
螳螂拳之十二纲要分析略说
提纲挈领,撮要之谓也。何门何学,多必先定大纲后分细目,由简入繁,由繁进深,才知而深妙得焉。故学螳螂拳亦有其纲要也,即黏、粘、帮、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逼十二字是也。
01
黏
黏者,逆手而黏,应手而入之。惟手不单行,非去即来,匆匆行之。黏其手即当凝气以反攻之,步亦随之,身亦行之,手亦顺肩而塌随彼而去,周身聚力而助。起手贴黏,黏则扽而甩。或去或来,随彼而行,则手不一。笔难详尽,学者临时自策之可也。且须凭其意会其理,方法皆一,乃用得当始方正。而黏之外观柔,其内则刚而不露,凝气聚神,逆手行之。然行,则去而非去,则来而非来,惟能取利已也。
用手要诀,妙在能随彼动。彼进,则依而攻取于湛恍间。利在能奋不怯,进退不滞,或刚或柔均可获胜。若彼之来也,亦有虚实。而我之对,亦有沉默与机警智诱之能,而以相适者用之。是以若黏者,其性似柔,其用则妙,而其法亦不一,且其必柔而又刚之。概须就彼之动而取之,顺彼退而进之,若彼进亦不阻,乘其进而取。总之,或进或退,我之手惟随彼为出入,缠黏不断,勇柔有度,是在气之善行、五法相合已也。
02
粘
粘者,近而不离、接而不断之意。彼若动,则随之去,去之取利;彼若退,则跟之;彼若进,则彼进之中又存取,左右连环,前后反复;彼不动,则就其定而取之。是在身起则气提,身聚则气凝,步近则力趋,手动如风,行之惟速,随机而退。大有春雨连绵,滴洒不断之像方可用也。
03
帮
帮即帮手也。双手并行者为正,次行者为副,合以并取为之帮。帮之动作须用全身之力。自视敌情,小者以手随采而去;中者两臂并力拧身而进;大则拨步全身用,皆以为帮。帮有多弊,低头塌腰学者慎之。轻重连绵、惟熟能精乃帮者,左右相助,混成一气之作也。亦可加以采、勾、滚、揸之手。故于彼之近,是皆可用也,惟须用适其机。若彼之进,则就其近或采或磕又继以取;若彼退,则顺而其退,进而跟取之。盖是帮者,必先能身、手、步与气相合为一致,心目明敏,而后附以寸力之妙、速勇之利,则自可取收效也。寸力者,方寸之间能用全身之力,名曰寸力也。
04
贴
贴者,贴近也。多用于双方切近,以身取敌。如彼进取敌,则采翻而近身,乘机贴取。其中或双方之手皆合,则亦可顺势近而用贴。以彼之力未足,我急力进贴,与帮皆刚性之动作也。盖以其用法多宜力足,设少敷衍,则必不能获利也。是以用时,宜守勇敢不怯之旨为要。
05
来
来者,慎守勿慌耳。目明瞭,心意坚确而智敏应对,随机应变化多策,处置适当而已。但又含有仁忍之意,概侠义作为。扶危济弱、除佞警恶为所天职,而未有举自由开者。故武术中人最尚道义也。若来者,候其所来,察其所得,观其所行,速应之是也。
06
叫
出手谓之叫,叫中即采返为诱。岂不知两敌相争,利关荣辱存休,苟遇狡猾者,一任激刺终不出手,则势必用叫点。叫者,非刚亦非柔,指上而打下,左出而右取,如虚如实。诱则退而为虚,虚之非实,虚退则进,而实取之,要能诱之还手。是又或彼之手,严守其密而不可进,则用七手连拳齐力并出,以攻开亦为叫。故叫者,其性为攻诱也。
07
顺
顺者,顺送不逆也。来则来,去则去,来去皆取彼之力,而加以迴身返视察色进取之智。乃顺就其力重,采曳而滚进之,是善借来力为妙也。但去未见其形,则来未见其踪,匆匆行之,盘旋进之,翻来复去,非刚即柔,而笔非可详,学者自会其意。惟手熟法娴,则自可顺用于上筹也。
08
送
送者,帮而急进。去之凝力,回之聚气而提。随至随送,乘隙而入。彼若不来,虚恍叫之,若来则送之。而且送乃刚非软,诚明中之刚也。设其猛击,宜借其力骤送而取之。是以虚出而实入,急采而速进,其法不一,自视敌情,处置有道,则送法合矣。
09
提
提者,亦法中之必知者。用于小则须手,中则及臂,若大则可施于腰。用于手者,则于采而滚,滚而挑,挑又带劈,皆附于提者也。若用于臂、腰者,则亦不外乎闪凹与胸松、跳转与抑气行也。总之,勿计其用于何部,惟多恃乎手之阴阳、步之寸趋、身神气心专一沉聚也。
10
拿
拿即擒拿之法。擒有三十八,拿有三十四,相合为七十二。若夫擒拿者,捆法为之擒,故难扽脱,即为拿。行手悬而不觉,轻而不浮。法行运于掌,而手与身由有知觉用力于未知。去则去,来则来,止则止。定而又忽伸,欲断又忽行。轻重相应,仍求坚精。轻则轻如蜂飘舞,重则重如太岱稳固莫移。妙诀不一,法进于熟,即求于妙。且精差有判、俗妙不同,何得概论同定一师仍各有异,勿得不审之乎。
11
封
封者,自卫也。若守若拒,统而为封。然封者其为刚欤?盖亦不得自定也,仍须以来为别,人我幻之,自知宜明也。强又来取,取之亦变。法贵智捷神定,行贵气合于动。宜重则力勇,宜轻则力妙,妙而乘势又存取,取而无利复归守。如定若行,使之揣测乏倪,取进无门,则封可利矣。
12
逼
逼者,其若守而似攻,欲闭而不纳,则彼虽巧于叫诱,亦可得优利。欲开而大进,则彼虽欲进而不可,欲避又不及。我欲动,则彼巧于闪招,俟机而不得自主。斯乃逼之纯矣。
夫此十二字者,即可遍敌天下乎?诚尚未也。犹必能混合以为用,更选行互相助之,与夫连环制对,方可行而自利也。故遇封逼则侧取而黏粘,遇黏粘则寸扽而急进以帮贴,遇帮贴则顺送而提拿而复进,遇提拿则封逼。彼先出我慎敌,彼不动我善诱。目注三关,手察敌情。见刚而柔,见柔则刚。刚附柔,柔行刚,而相济合。种种变法,皆纯熟而善行,乃能进取速利,退避巧捷。刚则摔落与推压、硬碰而实砸,有降龙伏虎之势,无往弗利,气入丹田,神雄意定。柔则湛湛兮恍恍、影影兮憧憧,忽虚忽实,一来一往,相机以定进退,斯之谓入妙焉。上意言之维易,行之维艰。设功夫之纯,则何手通心法相助为用欤。学而有恒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