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璀璨星空,终将让我们

2025/6/22 来源:不详

文/甲木乙木(纪星羽)

图/英山桃花溪小镇家人

我喜欢白天,因为白天脚踏实地时,太阳赐予我们无穷能量。

我喜欢黑夜,因为黑夜仰望星空时,星星赋予我们无尽想象。

白天,不懂夜的黑。犹如深陷脚踏实地“陷阱”之人,往往难以理解仰望星空的美。

星星,作为一种肉眼可见天体,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曾留下无数吟诵它们的作品。事实上,还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天体,或因不发光、或因离我们太遥远,而不为常人所知。

星星,分为卫星(如:月亮)、行星(如:地球)、恒星(如:太阳)、彗星(如:哈雷彗星)、天矮星等。行星和卫星自身都不发光,它们只是反射恒星的光。恒星则是类太阳的天体,它们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彗星的光来自经过太阳系被后者溶化的材料。

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

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几乎是恒星。离我们较近的金星、火星、水星这些行星以及月亮这颗卫星,它们都是反射的太阳光。

其他恒星离地球太远,因此我们看到它们发出的星光也许是它们很久以前所发出的光。

牛郎星离地球16光年,因此我们看到的牛郎星的星光是它16年前发出的光。仙女座大星系离地球万光年,因此我们看到的仙女座星光是它万年之前的光。

有可能我们看到天上的某个星星时,这颗星星早就不存在了,我们只是看到它数年前所发出的光而已。

天荒地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这些用于形容时间长久、矢志不渝的成语,其时间并无一颗距离地球3.6万光年的巨星年龄大。相较于约46亿岁的地球,这颗巨星的年龄约亿岁,它的编号是HE-。

星星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每年四季、每个日夜、每次风雨,都与恒星太阳有关。阴晴圆缺、每次潮汐,都与卫星月亮有关。每个流年、犯/害/刑太岁,都与行星木星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木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岁”,因为:

木星是太阳系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已知它有79颗卫星),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倍,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其他七颗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它饶太阳公转一周约12地球年(11.8年)。木星对宇宙空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太阳及其内部各占一半,科学家预测,几十亿年之后,木星有可能变成恒星。

因此,当我们拥有一些关于星星的认知之后,就会明白地球、人类和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从而珍惜每个当下,看淡得失,喜新不厌旧,让生活充满诗意。

我喜新不厌旧到什么程度呢?每见到星空一次就觉得星空又历久弥新了一点。

每见到星汉灿烂、繁星满天的星空照片,就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与星空有关的诗篇。

昨夜,笔者在第二家乡湖北英山桃花溪小镇摄影群看到师友们拍摄的璀璨星空。从盛夏8月底到初冬11月初,太阳系最亮的行星金星,似乎已变成夜空中发亮的恒星们的同类项,难分彼此。于是,忍不住分享笔者年4月29日到8月29日期间创作的关于星空的几首诗:

《月夜空》

现实

未曾苟且

洗礼于梦和远方

高山

仰望星空

期待传说中的极光

流水

贞善润物

编织斑斓绚丽的霓裳

知音

琴台水榭

伯牙子期抚琴月湖旁

禅心映月啊

清清兮柔柔兮

意定莲台静思色悟空

《星*思》

蓝,寰宇精灵。星,玄牝之睛。

夜,弥怡微明。静,致柔聪颖。

智,上徳持盈。慧,吐故纳新。

碎,欲壑化零。纳,悦道香凝。

枕,幽梦真经。往,盈月娉婷。

《星*光》

雨,不期而至。天,遥望天外。

山火贲。

山被山下的火,照得透亮。

华丽的假象,犹见夕阳。

不论日夜,星就在那里,

只为启明,归属于空。

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

群星之光,在暗的子夜

为夙愿,打开一扇窗

《隐》

东风泊云曦,骄阳谱专辑。

星月唱序曲,神域隐无极。

《牵》

寰宇奥秘玄又玄,地心感应上九天。

人若神仙掌因缘,日月星辰逐线牵。

《中元节之夜》

当三体

控制宇宙的时候

尚不晓

三体究竟是什么

一位高级工程师

如何运用业余爱好

创作了如此巨著

.

宇宙的

黑暗森林法则

不仅仅存在于

互联网世界

还存在于

现实生活的

角角落落

.

不见五彩

不闻五音的黑暗

圆月

属于中元节之夜

异度空间的期盼

.

种子

向上向善的力量

不因

部分颓废的土壤

和可憎的霾

而停止生长

.

瞬息万变的银河啊

我们如此无知

如此渺小

难道真的

只有历史可以永恒

那是天朝人

还原的真实啊

.

哲学的无边界

是否同样适用于

天文学

.

看遍汉族创世史诗

黑暗传

在无垠的宇宙

黑暗才是主旋律啊

.

宇宙如此虚空

暗物质无处不在

.

统治宇宙的文明

不需要人类某些

自以为是的文明

.

而那些自以为是

又何曾知悉宇宙文明

与其自满于狭小的领域

不如空杯于广袤的寰宇

.

未能超脱轮回的

生命

如此短暂

以至于

短暂的失去

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

夜风

度量了体表的温度

飘去

留下一个准备烧脑的

灵魂

:本文所有诗文都为笔者原创。本文所有照片都拍摄于湖北英山桃花溪小镇。第三张和第五张照片为佘端汉老师.11.10晚上九点用手机拍摄;最后一张照片为李新老师实景拍摄;另外七张照片全部是海韵(云淡风轻)老师.8.27深夜用相机慢门拍摄。其中两张照片有两条线,是相机慢门拍摄到的繁忙的飞机航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9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