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人过的七夕节后,现代人的浪漫都
2024/8/28 来源:不详我们都知道,七夕节源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两人因为天庭反对而不得不分开,只有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能相聚。
而“七夕”也叫“乞巧”,姑娘们希望有织女那般的针线手艺,就会在这天斋戒,沐浴停当,夜晚,于庭院中摆香案香炉,祈愿织女能赐予自己巧力。
在《西京杂记》中,最早记载关于七夕的汉代典故: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开襟楼』是专为七夕拜仙、乞巧所搭建的楼台,后世也称“彩楼”、“乞巧楼”、“穿针楼”等。
用七孔针,是为了增加穿针的难度,后面的难度就发展到了“九尾针”。
在《元氏掖庭录》中写道: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女子们的这番乞巧,到底有没有应验呢,姑娘们便又有一个习俗说法,叫“应巧”。
在电视剧《锦衣之下》里,今夏跟随陆大人办案,在扬州过七夕节时,就有一个情节,叫“喜蛛应巧”。
这个乞巧方式,起源于南北朝之时,南朝《荆楚岁时记》写: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后来,也有捉蜘蛛放到小盒内的,到第二天早上,看蜘蛛结网有无,疏密如何,是否圆正了,以验智巧。
关于七夕的浪漫,是在于对未来的期许,女子一方面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另一方面也祈愿寻觅良缘。
而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男子要做的事情。
与女子“拜织女”相对的,是男子“拜魁星”。
古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
魁星主文事,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或者“一举夺魁”。
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所以,七夕这天,“女乞巧,男乞文。”
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一定会有一个“食俗”。
吃,实在是件令节日过得充满期盼的事情。
在七夕这天,古人们就会吃巧果。
巧果,又名“七夕果”,“乞巧果子”。
是用糯米粉或面粉加糖,揉剪成长条小薄片,入油锅炸至而成,撒上芝麻,入口松脆。
在上海郊县,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新婚妇人在农历七月七日走娘家时,都会带巧果回来送给夫君。
手巧的女子,自己制作巧果时,还会捏成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至于玩嘛,也很意思。
在古代,有一种小泥偶,叫“摩诃罗”。
音译自佛经中的梵语神名,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玩物。
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时,每逢初六七日晚,市民多结彩楼于庭以行乞巧之事,而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七夕购买摩诃罗,供奉在彩楼之上。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权德舆《七夕》
七夕这夜,抬头望天,满天繁星里,牛郎星跟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
在牛郎星的左右,有两颗对称的小星,是牛郎挑着的一对儿女,而织女旁边组成了四边形的四颗小星,是她的织布梭。
听说啊,在七夕这夜,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或葡萄架下许愿,特别灵验。
其实,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浪漫的一面,厚重的一面,还有动人的一面。
它的出现,是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想象,浪漫的憧憬,而不是成为一种走流程式的时间点。
现在,商家的簇拥和广告下,似乎每个节日都是消费节,就算不是,也给造出几个节来绑架钱包。
钱和物质,似乎成了证明一切的万能方式。
但看过古人过的七夕节后,感慨,现代人的“浪漫”都是在为商家买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