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也恐高,可它有信任的人牵着

2022/10/31 来源:不详

白癜风边上长黑点 http://m.39.net/news/a_9163749.html
04:58

风筝飘,风筝飘,风筝天上飘得高。

“小燕子”逗“老鹰”

“蜻蜓”追着长“蜈蚣”。

白云见它点点头,小鸟见它问声好。

小朋友见它不愿走,一个劲儿拍手笑。

中国人总喜欢发明一些新奇的玩意儿,风筝就是其中之一。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这就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古代风筝,多用于军事。公元前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从隋唐时期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一项户外活动。不仅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有云:“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就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也都有放赐筝的身影。可见其受喜爱程度。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中随处可见的吉祥寓意,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有人说北宋的天空是活的,因为有风筝。汴梁风筝经千年传承,推陈出新。而今提起汴梁风筝,就少不了响当当的“宋室风筝”。

今年69岁的宋天亨,是宋室风筝的第五代传承人。

宋家人世代居住在古都汴梁,以扎灯笼、扎社火、糊纸盒、扎风筝、做屏风为生,而题材多取于虫、鱼、鸟、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造型逼真,画工细腻,扎工精巧。

那个年代,扎风筝的不少,但卖风筝的,全开封独他一家。宋家住西大街,足不出户,却挡不住买家的脚步。因为姓宋,又在室内卖风筝,久之便得名“宋室风筝”。

年,宋天亨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变性、白内障等眼疾,大夫说他很快就会失明。后来做了手术,模模糊糊还能看见,风筝却是做不下去了。一到晚上,他出门就得摸索着走。

但大家没有忘记“宋室风筝”。年,宋天亨被评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又提上了劲儿”,在几乎看不清的情况下,坚持着做了两套“百蝶图”风筝,这是他多年手艺的精华:只蝴蝶,无论色彩还是比例,都按真蝴蝶的模样做,而且全都不重样。“社会重视宋室风筝,眼再不好,也得留下点什么。”

现推出手工风筝包,骨架由宋老师亲自扎好,涂上颜色DIY即可放飞,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购买,在家里轻松做风筝。

如今,他的女儿宋长虹辞职专门做起了风筝。她说:“干其他的都比这个挣钱,但我一定会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在宋天亨和女儿宋长虹这里,风筝是用手写就的家史,是用热爱修饰的艺术品,更是用古老技艺加持的身份。

每当阳春三月,春风温柔了大地,无论城市或是乡村,随处可见一根根游丝在天地间拉扯,一头被孩童紧紧攥在手中,另一头则与蓝天白云相连。

在我们眼中,风筝代表春光莫负,儿时放风筝大多在田边地垄,或是阳光胜好的下午,或是雨后初霁的傍晚,孩子出现在街头巷尾,追逐,疯跑,打闹,拿着自己扎制的风筝,拖着长长的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跑,一会儿停,甚有一翻“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韵味。

在大多数人的回忆里,儿时的风筝是自己做的,模样是最简单的三角形风筝,材料也是简单的糊纸竹签,用柳条做的框,然后再糊上牛皮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长大后,很少再去放风筝,偶尔有了兴趣,也只是在路边小摊买一个做好的风筝,花花绿绿的风筝,样式也有几十种,虽仍能体验琳琅满目的缭乱,却总觉得失了无拘无束的自然。

时代在进步,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

城市的灯红酒绿

占据了我们的内心

听放牛娃悠闲的牧笛声

看河边儿童的嬉戏打闹

坐在藤椅里欣赏繁星点点

静下心来做一个风筝放飞天空

...

这些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都成为时代里的奢侈品

而今,为了唤醒记忆中的童真童趣

让更多人了解宋室风筝

宋室风筝传承人

潜心研制

将千姿百态的风筝装进小小的材料包

为保证每个风筝都能顺利迎风起飞

老师们已贴心将风筝做好骨架

并系上风筝线

只需使用颜料包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享受“创造”的快乐

便可涂染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筝

同时,壹脉文化与宋室风筝传承人——宋长虹老师合作

共同推出“巧手做风筝”手工体验课程

致电:

宋长虹老师与您相约七盛角壹脉非遗馆

体验扎、糊、绘、放四种技艺

亲手做一个风筝,放飞天空

才能不负这好春光

文章、图片为壹脉原创,转载标明出处

End

真實地記錄傳承者

長按二維碼關註·「壹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