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能不能两用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
2025/3/4 来源:不详#孩童教育#
课堂中,如何培养注意的集中能力,即怎样保持自己的注意稳定性?
“一心不能两用”,这是老师和家长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向我们反复交代和叮咛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可能有误。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乐队指挥既要双手打拍子,还要侧耳听乐音。
汽车司机在驾驶汽车的时候,既能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的油门,又能注意道路两旁来往的行人、车辆以及各种障碍物。还可以举出许多的事例,这些都说明一心是可以两用的。对吗?
生活中确实可以发现许多“一心两用”的事例,如教师讲课要用脑子想、嘴巴讲、写板书,同时还要注视课堂,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
法国心理学家帕尔哈姆早在年就曾经亲自表演过“一心两用”现象,即他一边朗读一首诗,一边写下另一首诗,他还做到在朗诵诗的同时,笔算比较复杂的乘法。但是不是就可以下“一心可以两用”的结论了呢?为时过早。
因为我现在也可以举出许多“一心不能两用”的实例。比如我现在要你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你能做到吗?如果不经过练习,你就肯定不能。
还有我们不能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连续剧。我们在上数学课时就不能做外语作业,除非有意不听数学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实上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相互排斥,它们都符合注意的分配原则。在满天繁星的夜晚,我们只能同时看清楚几颗星垦,而不能看清楚所有的星星。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只能同时想到少数几个问题,而不可能想到所有的问题。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当然人的注意分配也还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人能熟练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法国皇帝拿破仑在草拟《法典》时,同时述说民法、刑法、商法等法律条文,以至于需要十二三个速记员分别记录。
但是就普遍情况来说,注意分配的能力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差,所以上语文课时听和写是分开进行的。随着学生对文字的掌握和书写的熟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进入中学,同学们掌握了大部分的常用字,有的已经掌握了书写技能,也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就可以把听和写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够边听边记了。这种边听边记的注意分配能力,通过实践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要锻炼的倒不是注意的分配能力,而是注意的集中能力。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随着熟练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得到发展,而集中能力则要花更大的力气、更多的意志努力。
那么如何培养注意的集中能力,即怎样保持自己的注意稳定性呢?
第一,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必须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知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知不足而后发奋图强。时刻提醒自己要心无杂念,做到专心致志。
第二,要加强意志锻炼,集中自己的有意注意。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一意,因此要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有意注意,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后盾。
第三,坚决克服浮躁、轻率、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不良习惯,努力培养自己沉着、细心、冷静、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